河南省濮阳县农业农村局发布关于《濮阳县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种植业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(征求意见稿)》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。
推广绿色模式。综合利用光伏、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及新型储能模式,发展农光互补项目,探索绿色低碳能源模式。加快温室大棚节能改造,对全县老旧设施农业大棚进行改造,推广节水节能技术。鼓励现代设施种植示范园区推进种养结合生产模式,试点建设立体种植、鱼菜共生等循环农业模式,培育壮大畜禽粪污收集、处理、利用主体,推进粪肥就近就地还田利用,确保畜禽粪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%以上。
原公告如下:
濮阳县农业农村局关于《濮阳县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种植业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(征求意见稿)》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
为加快构建现代化设施种植产业体系,推动农业增效益、农村增活力、农民增收入,根据《濮阳市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种植业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》(濮政办〔2025〕11号),结合我县实际,起草了《濮阳县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种植业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(征求意见稿)》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各界意见和建议。
联系电话:0393-3211024
电子邮箱:zzygpy@sina.com
附件:濮阳县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种植业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(征求意见稿)
濮阳县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种植业
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
(征求意见稿)
为加快构建现代化设施种植产业体系,推动农业增效益、农村增活力、农民增收入,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,根据《濮阳市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种植业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》(濮政办〔2025〕11号),结合我县实际,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任务目标
力争用3年时间,全县设施种植业总面积稳定在17万亩左右,总产值突破15亿元,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率提高到13%,蔬菜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达到5个,豫农优品达到7个,绿色食品达到10个,设施种植收入占农民居民经营净收入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。
二、重点任务
(一)实施设施用地挖潜增效工程
1.合理规划布局。以乡镇为单元统筹制定设施农业用地选址指引并实行上图作业,坚持县统筹、乡实施、村参与,以县城、乡镇周边为重点,结合全域土地整治实施为设施种植业项目用地腾挪空间,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设施种植业,确保三年内分批分步为每个行政村安排相对集中的100亩左右的用地空间,重点优化耕地、园地、林地及乡村建设用地布局,引导一般耕地向设施种植规模化生产基地集中,提高土地利用效率。(责任单位:县自然资源局、县农业农村局、各乡镇〔办〕)
2.拓展用地来源。积极探索多元化设施用地来源,充分利用空心村腾退土地等非耕地资源,鼓励企业和个人发展现代设施种植业,有序推进非耕地现代设施种植园区化发展。对于设施农业用地落实困难的行政村,以乡镇(办)为单位,通过土地整理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,统筹调剂土地资源。严格落实“田长制”,建立健全土地执法动态巡查机制,运用卫星遥感、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,及时发现并处置违法违规用地行为。加强执法队伍培训,规范执法程序,做到文明执法、精准执法,确保设施农业用地政策有效落实。(责任单位:县自然资源局、县农业农村局、各乡镇〔办〕)
(二)实施标准园区建设提质工程
3.制定发展规划。坚持集中连片、组团发展,结合我县自然条件、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,制定科学合理的设施种植发展规划。规划“一核、三带、多园”整体布局。“一核”即在挥公大道以南、金堤以北、工业路以东、106国道以西打造4000亩左右的设施种植核心区,与濮阳县金堤两侧文旅资源协同发展,充分挖掘现代设施种植、精品鲜果采摘、特色农事体验、休闲生态观光等现代农业的多元价值,聚焦我县厚重历史文化资源,推动西至濮上路、东至106国道,南至帝舜大道、北至挥公大道,覆盖面积约3.9万亩狭长区域的农文旅产业转型升级,打造全县乃至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亮点。“三带”即215省道(濮渠路)精品瓜果产业带、101省道(帝舜大道东延)特色食用菌产业带、305省道精品丝瓜产业带。“多园区”即每个乡镇所属行政村建设一个设施农业生产园区,或者建设多村联合设施种植园区。重点发展丝瓜、食用菌、叶菜、西红柿、葡萄、西瓜、甜瓜、草莓等八大产业。全县各乡镇结合自身区域优势、产业特点、产业基础和各村的实际情况,科学编制自身的设施种植业发展规划。(责任单位:县农业农村局、各乡镇〔办〕)
4.建设设施园区。在核心区内,依托濮阳科技职业学院农业校外实训基地,按照产业特色化、运营专业化、设施智慧化的标准,建设1个1000亩左右的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,集中展示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、装备和管理模式,示范引领核心区乃至全县设施农业发展;按照设施相对完善、能够联农带农的标准,在五星乡建设一个500亩左右的精品葡萄生产园区;按照工厂化、智能化、规范化的标准,在胡状镇建设一个500亩左右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园区。(责任单位:县农业农村局、各乡镇〔办〕)
5.完善配套设施。加大对设施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完善园区内道路、灌溉、排水、电力、通信等基础设施。建设智能化农业设施,如智能温室、自动化灌溉系统、环境监测系统等,提高园区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。配套建设农产品初加工车间、冷链仓储物流设施,延长产业链条,提升园区综合效益。(责任单位:县农业农村局、各乡镇〔办〕)
(三)实施特色设施种植培育工程
6.培育特色品种。对全县地方特色种植品种进行普查和筛选,加大对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,通过提纯复壮、品种改良等技术手段,提高其品质和产量,打造具有濮阳地域特色的设施种植产品。依次推进文留丝瓜、子岸甜瓜、龙乡木耳、柳屯西瓜、胡状食用菌、五星葡萄等特色种植项目,形成“一乡一业、一村一品”的产业格局。至2027年,全县特色设施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。(责任单位:县农业农村局、县科技局、各乡镇〔办〕)
7.打造特色品牌。加强特色设施种植产品品牌建设,制定品牌培育计划和扶持政策。引导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品牌创建活动,通过质量提升、产品认证、商标注册、品牌包装、宣传推广等方式,争取三年内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、绿色食品10个、“豫农优品”7个、“濮农优品”10个等区域品牌,提升特色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。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、文旅促销费等活动,展示濮阳县特色设施种植产品,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品牌名片,推动“濮”字号农产品“出圈”。(责任单位:县农业农村局、县市场监管局、县文广体旅局、各乡镇〔办〕)
(四)实施科技创新赋能工程
8.创新平台建设。建设“科技小院”,培育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素养,为全县设施种植业发展培育“土专家”。加强与河南省农科院、濮阳市农林科学院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、濮阳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,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,在现代设施种植业专用品种选育、智能装备研发、智能温室建造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,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。(责任单位:县农业农村局、县科技局、濮阳科技职业学院、县科协)
9.强化人才支撑。加强与知名农林高校合作,优化高素质农民培训,以49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、973个家庭农场、997个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为重点,围绕电商销售、设施管理等内容,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,培养一批“懂技术、会管理、善经营”的致富带头人。(责任单位:县农业农村局、县科技局)
(五)实施生态绿色转型工程
10.推广绿色模式。综合利用光伏、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及新型储能模式,发展农光互补项目,探索绿色低碳能源模式。加快温室大棚节能改造,对全县老旧设施农业大棚进行改造,推广节水节能技术。鼓励现代设施种植示范园区推进种养结合生产模式,试点建设立体种植、鱼菜共生等循环农业模式,培育壮大畜禽粪污收集、处理、利用主体,推进粪肥就近就地还田利用,确保畜禽粪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%以上。(责任单位:县农业农村局、县发改委、县水利局、各乡镇〔办〕)
11.生产绿色产品。加强监督抽检和例行检测,实行设施种植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,确保农药无残留,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农资,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,强化监督抽检和例行检测,实行设施种植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,设施种植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%以上。(责任单位:县农业农村局、各乡镇〔办〕)
(六)实施数字智能提升工程
12.智能化改造。以柳屯镇、文留镇、城东办等设施种植传统优势产区为重点,推动集中连片老旧低效设施数字化改造。在设施内安装环境控制、水肥一体化等物联网设备,实现对设施内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土壤墒情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。以清河头乡、城关镇、城东办、城南办等县城周边区域为重点,发展连栋温室、植物工厂等现代化生产设施,加快推广国产化全流程智能管控系统,集成应用作物生长监测、环境精准调控、水肥综合管理、作业机器人等技术装备。(责任单位:县农业农村局、各乡镇〔办〕)
13.数字化管理。鼓励规模化设施种植主体应用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管理系统,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制定种植计划,动态调优品种结构和上市档期。到2027年,确保全县设施种植数字化率达到35%以上。(责任单位:县农业农村局、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、各乡镇〔办〕)
(七)实施特色园区引领工程
14.建设特色种植园区。在建设1个标准园区、2个生产园区的基础上,以庆祖镇、城东办、胡状镇、文留镇等乡镇为重点建设4个集种植、加工、销售、科研于一体的特色设施种植园区,打造全省有位次、全国有特色的现代设施农业种植园区。
(八)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工程
15.强化产销融合。依托电商、超市、社区团购、大型展会等平台,持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。加强与发达地区区域合作,支持“天耕”食用菌、“原食香”丝瓜、“德甫”西甜瓜直供省内外各大知名商超。积极开展线上、线下、特通、出口销售渠道嫁接,推进“濮农优品”与国内知名商超、深入合作,加大直供力度。支持省外成功人士建设生产基地,开展订单生产。(责任单位:县商务局、县农业农村局、中国邮政濮阳县分公司、各乡镇〔办〕)
三、推进计划
(一)2025年,打造样板。完成覆盖带动600个左右行政村的设施农业用地选址,先行一步建成胡状镇天耕食用菌示范园区。全县设施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,全县设施种植业总产值达到7.8亿元以上。
(二)2026年,全面完成。完成350个左右行政村的设施农业用地选址,全面建成1个标准园区、2个生产园区,全县设施种植面积稳定在17万亩,全县设施种植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。
(三)2027年,持续提升。完善提升1个标准园区、2个生产园区建设,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知名度、美誉度,全县形成“串点、连线、带面”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,全县设施种植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。
四、保障措施
为促进现代设施种植业的发展,由县农业农村局、县自然资源局、县财政局、县商务局等部门及有关乡镇(办)配合,统筹推进各项保障措施。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,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,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。挖掘一批设施种植业经验做法,利用全媒体如报刊、互联网等,推广优秀的建设模式与经验,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设施种植业发展的良好氛围。同时,鼓励社会资本投入,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,为现代设施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