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洁能源网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小程序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扫一扫关注

扫一扫微信关注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从“沙戈荒”到“绿电绿洲”:华晟在西部荒漠谱写治沙诗篇

   2025-09-08 华晟新能源 Huasun162
导读

在中国西北的广袤大地上,“沙戈荒”曾是生态脆弱与能源匮乏的双重标签——这里干旱少雨、沙丘流动,却也因年均超3000小时的日照时长,被视作“取之不尽”的太阳能富矿。当“双碳”目标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

在中国西北的广袤大地上,“沙戈荒”曾是生态脆弱与能源匮乏的双重标签——这里干旱少雨、沙丘流动,却也因年均超3000小时的日照时长,被视作“取之不尽”的太阳能富矿。当“双碳”目标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时,中国正以“光伏治沙”为支点,撬动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新可能,筑起生态与能源的“双向奔赴”之路。


在这场奔赴中,华晟异质结技术以“高转换、高双面率、低衰减、超优温度系数”等硬核实力,参与了我国多个“沙戈荒”项目的建设。据悉,目前华晟参与的“沙戈荒”项目包括:中绿电新疆若羌项目、巴彦淖尔治沙和风光一体项目、库布齐沙漠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、新疆同庆米东区项目以及西北实证项目等。


从新疆若羌光伏电站的“绿电长城”,到西北实证数据的亮眼表现,华晟正用不断创新迭代的异质结技术唤醒荒漠的蓬勃生机。


政策坐标:国家战略下的荒漠“绿电长城”


“沙戈荒”,即沙漠、戈壁、荒漠的统称,其特征是光照强、降水少,太阳能资源丰富。目前,全球荒漠化土地约有3600万平方公里,而且仍在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。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,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57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26.81%;沙化土地面积168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17.58%。  


虽然,荒漠化面积大,却也承载着中国能源转型的更大想象力。近期,国家林草局、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(2025—2030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明确提出:到2030年,新增光伏装机2.53亿千瓦,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,形成东起内蒙古、西至新疆的“光伏治沙长城”。这一规划的背后,是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的刚性约束。


2025年8月,当全球仍在面临极端高温与土地退化加剧,中国新疆若羌县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,400万千瓦光伏的若羌电站伫立在平均温度70℃的沙漠“无人区”,源源不断地向200万户家庭输送着优质的绿电清洁能源。华晟作为异质结龙头企业以及项目核心组件供应商之一,也参与了这个我国单体容量最大的“沙戈荒”光伏项目的建设,其不仅标志着中国“光伏治沙”战略进入技术深水区,更以一场静默的能源革命,重新定义了荒漠与人类的关系。



在新疆若羌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,华晟异质结的光伏阵列如同巨大的沙障,能够减缓沙尘暴侵袭。其采用了“板上发电、板下修复”立体模式,通过5.8万余亩光伏板形成遮阳屏障,有了光伏板的遮挡,沙地的地表温度降低约3—5℃,从而减少了沙土的水分蒸发,有效缓解戈壁热力失衡问题;雨天时,光伏板面还可导流雨水至板下区域,进一步使得土壤含水率提升30%—60%,为当地植被生长创造条件,耐盐碱植物存活率提高近2倍,同步优化了当地气候,真正实现了沙漠治理、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三重增益。


技术实证:华晟异质结组件的荒漠适应性


值得一提的是,华晟(HJT)异质结组件产品以高转换效率,高双面率、超优温度系数、高可靠性和优异的发电能力,为光伏治沙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,针对“沙戈荒”应用场景有着得天独厚的特性优势。


华晟异质结组件-0.24%/℃的超优温度系数,令其在夏季荒漠平均地表温度70℃的环境下,具备更稳定的发电性能。异质结双面结构散热更快,可显著减少热斑风险,延长组件寿命。其次,华晟异质结组件近乎100%的超高双面率,对戈壁/沙漠的砂砾地表反射更高效,可捕获更多反射光。另外,异质结优异的弱光响应机制,使得组件在晨昏时段、沙尘天气下,比普通组件能够输出更高的电力。


华晟异质结在沙漠场景中稳定且优秀的性能表现,也体现在了已运行近一年的华晟西北实证数据报告上。该试验方阵有:异质结组件、P型组件、N型组件几款,从抽样的功率实际值对比数据显示:当辐照度大于500W/㎡,温度较高时,异质结组件的输出功率显著高于P型组件和常规N型组件。从长期表现来看,异质结的电力输出更为稳定高效。


华晟始终致力于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,凭借更高效、更经济的异质结技术加速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步伐,异质结产品凭借高双面率、低功率衰减、优异的温度系数及弱光性能,在同等装机容量下可以输出更多电力。不仅能够提升电站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,也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可持续发展潜力。


作为光伏治沙事业的践行者,华晟将肩负起生态保护和能源安全的企业责任与担当。从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,中国光伏企业正以技术为笔,在浩瀚无垠的荒漠上书写一个关于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解的新故事。从一个个像若羌、西北实证项目这样的“沙戈荒”电站出发,更多像华晟新能源一样的中国光伏企业正在将光伏组件从“发电设备”升级为“生态基础设施”。这场始于治沙的革命,或将定义全球荒漠化治理的“中国范式”。


 
(文/小编)
 
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,作者: 小编。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https://www.zgqjnyw.mobi/news/show-1524.html 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